你的位置: 上海月嫂 > 育儿知识 > 父母课堂 > 父母课堂

这些育儿知识,妈妈不可不知

发表时间:2013-06-04 16:42新闻来源:未知阅读:

  6月1日,在郑大三附院举办的大型义诊活动中,来自该院小儿内科、小儿脑康科、小儿心外科、小儿骨科、小儿普外科、小儿泌尿外科、小儿神经外科、儿童保健科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、口腔科、眼科、皮肤科、耳鼻喉科的专家积极为广大儿童及家长朋友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咨询。其间,记者听出了不少育儿知识及误区,值得提醒家长。

  ◆治疗小儿疝气,手术当天即可出院

  在接受一位家长关于小儿疝气的咨询时,小儿普外科谷雅川主治医师安慰他:这种病属于先天性疾病,只需要开一个直径1.5~2厘米的小口即可,一般当天做手术当天就能出院。因此,小儿患这种病,大人不必惊慌。

  谷雅川还提醒说,季节交替期,小儿易发生肠套叠,轻则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,重则可做手术复位。

  ◆确诊脑瘫,要等到孩子1岁左右

  小儿脑康科苏春娅主治医师告诉家长,如果小儿出生后老是不睁眼,检查发现脑中有大面积积水,这时要警惕脑瘫或脑损伤,但是要确诊脑瘫的话,需要等到孩子1岁左右,因为孩子1岁前尤其是3个月前大脑发育特别快,脑中积水有可能自行消退。另外,不要轻易给患儿下脑瘫的定义,不要单纯看检查结果,要看症状,如果没有症状,就不必太紧张。

  ◆刷牙要从婴幼儿抓起

  口腔科主任闫长山主任医师指出,从婴幼儿时期开始,父母就要培养孩子的刷牙习惯。在新生儿时期,父母可以用纱布和棉签蘸着淡盐水或温水每天替宝宝擦拭牙床。孩子长到一岁半以后,家长需用专门的婴儿牙刷和儿童牙膏让孩子张开嘴逐步适应刷牙。两岁半以后,家长可以教孩子自己刷牙。

  如果孩子的牙齿出现畸形,要及时矫正。一般来说,女孩子10~12岁矫正最好,男孩子11~13岁矫正最好,此时他们的乳牙刚刚替换完。对于口腔骨骼畸形的孩子,尤其是“地包天”,建议在替牙期及早矫治。

  ◆儿童打鼾,多因腺样体肥大

  五官科李克方主治医师指出,儿童打鼾多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,6岁以下患儿不建议做手术,可以通过使用抗炎、消炎药进行保守治疗,70%~80%的患儿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。只有当腺样体大于15毫米,才考虑做手术。

  ◆产前四维彩超,提前发现胎儿先心病

  心胸外科李晓红副主任医师提醒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,他们医院参加了“阳光天使基金”,符合条件的患儿可申请救助,一般能得到1万~2万元救助金。去年,该院就有100多人享受了此基金。同时,李晓红提醒孕妇,产前做四维彩超很必要,如果胎儿患有严重复杂或难治性先天性心脏病等法定可堕胎情况,是可以选择堕胎的。

  ◆预防包茎,家长有责

  小儿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李培强告诉家长,预防包茎,家长有责。家长可以在孩子洗澡时,用热水多泡一会儿孩子的阴茎,然后用手一点点翻开包皮,原则是不要用太大力、不能有出血、一次翻开一小点。只要包皮与龟头间不粘连,有包皮还是比切除包皮强。如果孩子到了五六岁包皮仍然翻不开,应及时求医,必要时做手术。

  ◆按医嘱服用鱼肝油很安全

  儿童保健科主任张利指出,不少家长听说长期服用鱼肝油会中毒,就不给孩子服用,这是错误的。为预防佝偻病,小儿出生14天就应服用鱼肝油,而且要一直服用到2岁。只要按医嘱和说明书服用,绝无中毒危险。

  有家长说能否不服用鱼肝油,改为肌肉注射维生素D3。张利指出,不提倡一次性注射很大量的维生素D3,一般来说,只有长期呕吐、腹泻的患儿才这么做。

  ◆规范腰穿检查,一般没有危险

  小儿神经内科张晓莉主治医师指出,很多家长在患儿高烧怀疑是脑炎时,往往不愿让医生做腰穿检查,说怕把孩子弄瘫痪了。其实,家长没必要这么担心。正规医院做腰穿检查,操作很规范,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。腰穿检查是确诊脑炎的重要依据,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耽误了对孩子的救治。

  ◆只要骨骺线没闭合,年龄再大也有机会长高

  儿保科刘安民主任医师介绍,对于小儿身材矮小,家长不必太过忧虑,因为现在有了生长激素疗法,补充一定量的生长激素,孩子就有继续长高的可能。但是有一条,一定要拍个手骨的X光片看看看孩子的骨骺线是否闭合了。只要没闭合,年龄再大的孩子也有机会长高。刘安民就治疗过一个28岁的姑娘。至于长多高正常,国家公布的父母与孩子身高关系的计算公式可供参考:女孩身高=(父亲身高+母亲身高-13)/2±5cm,男孩身高=(父亲身高+母亲身高+13)/2±5cm。

  ◆对某种食物过敏,并非绝对不能吃

  皮肤科汤芦艳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,现在过敏症患儿很多,可能与现在生活条件好、小儿消化系统发育迅速、接触高蛋白食物过早等有一定关系。过敏症患儿可以去医院做过敏原测试,一旦对某种食物过敏,并非绝对不能吃,而是要少量进食,让机体慢慢适应。此外,在过敏急性发作期,不要吃鱼、虾等。对花草、螨虫等过敏的患儿,要注意远离这些过敏原,接触时记得戴口罩。□记者 杨振东